赵景欣简历


 


个人简介:

赵景欣,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师范大学bob在线登录党委书记。主要研究方向:困境儿童青少年的情绪、行为适应,青少年积极发展,学生发展评价。

工作电话 0531-86181176

E-mail jingxinzhao@126.com

招生方向:博士研究生: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学术型硕士: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教育硕士: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经历

2004.9-2007.6 北京师范大学bob在线登录 博士

2001.9-2004.6 bob在线登录教育科学学院 硕士

1997.9-2001.6 bob在线登录教育科学学院 学士

工作经历

2022-至今  bob在线登录     党委书记

2016-2022  bob在线登录     副院长

2009-至今  山东师范大学bob在线登录 硕士生导师

2018-至今 bob在线登录 博士生导师

学术兼职

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专委会委员

中国心理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理事

山东省心理学会常务理事

山东省本科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

SSCI期刊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编委

CSSCI期刊《心理发展与教育》编委

学术期刊审稿人: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Journal of Child & Family StudiesJournal of Applie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心理与行为研究》等

研究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亲子分离对青少年内化问题发展的影响:生物-环境作用机制研究(32071077),2021-2024PI

2.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农村留守儿童幸福感的保护机制与关爱服务模式研究(CBA130126),2014-2018PI

3.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亲子分离经历对大学生抑郁情绪发展的影响:认知与神经机制研究(ZR2020MC219),2021-2023PI

4. 山东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留守儿童抑郁情绪的追踪研究:发展轨迹及保护因素(20BJYJ02),2019-2021PI

5. 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基于核心素养的高等学校卓越心理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Z2022143),2022-2025PI

6. 山东省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建设项目心理发展与教育》2020-2022PI

7.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农村留守儿童抗抑郁情绪的心理社会因素与作用机制(ZR2013CQ010),2014-2016PI

8. 山东省妇女/性别研究重点课题:基于积极发展观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研究(2014SDWR04),2014-2015PI

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资源与情绪适应(09YJCXLX015),2009-2012PI

10. 国家监测类:义务教育阶段劳动教育质量监测课标分析与劳动精神监测工具研制(2022-52-003-BZGK01),2022-2023PI

11. 国家监测类:劳动教育质量监测指标体系建构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2021-2022PI

12. 劳动教育调研与劳动素养监测:劳动观念监测,2022-2023PI

13.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委托项目:县域义务教育质量、学校办学质量与学生发展质量评价标准研制,2019-2020(主要参与者)

14.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委托项目:我国小学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指标体系与表现水平研究(13JZDW007),2014-2017(核心专家)

15.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专项: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研究(13JZDWIY03),2013-2016(主要参与者)

16.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处境不利儿童心理发展状况与教育对策研究(04JZD0026),2004-2008(主要参与者)

荣誉称号

202211月,获批“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

20193月,获“山东省教育工会建功立业标兵”称号

2018-2022,bob在线登录“东岳学者”青年人才

20151月,bob在线登录“研究生优秀教学奖”

201211月,bob在线登录“校青年教学能手”

201112月,bob在线登录“优秀教学奖”

20116月,2008-2010年度bob在线登录“优秀共产党员”

201012月,bob在线登录2009-2010学年“优秀本科生导师”

学术获奖

1. Latent profile analysis of left-behind adolescents’ psychosocial adaptation in rural China》山东省第三十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22年)

2. Parent-child cohesion, friend companionship and left-behind children's emotional adaptation in rural China》山东省第三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7年)

3. 《同伴拒绝、同伴接纳与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适应:亲子亲合与逆境信念的作用》山东省社会科学三等奖(2015年)

4. 课程《青少年心理学》获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多媒体教育软件竞赛活动一等奖(2010年)

5. 《青少年心理学课程体系构建》获山东省研究生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年)

6. 《青少年心理学》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2009年)

7. 2009年,获朱智贤心理学奖

学术成果

Zhao, J*., Sun, R., & Shangguan, M. (2024). Childhood psychological maltreatment and social anxiety in college students: The roles of para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 activity and parent-child separation experience. Child Abuse & Neglect, 151, 106723.

Liu, Y., Wang, L., & Zhao, J*. (2024). Developmental trajectory of depressive symptoms among left-behind adolescents: The effects of parent-adolescent separation and parent-adolescent cohesion. Journal of Adolescence, online.

Shangguan, M., Ao, C., & Zhao, J*. (2023). Parent-child cohesion and college students’ positive/negative affect: The moderating roles of 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 activity and parent-child separation experience.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52(6), 1301–1312.

Wang, Q., & Zhao, J*. (2023). Emotional maltreatment and left‑behind adolescents’ loneliness in rural China: The moderating role of peer acceptance. Current Psychology, 42(25), 21478–21488.

Zhao, J*., Ge, J., Li, Q. (2022). Grandparent-child cohesion, friendship quality, and left-behind children’s positive/negative affect in rural China.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27(11), 2489–2504.

An, M., Zhang, X., Wang, Y., Zhao, J., & Kong, L. (2022). Reciprocal relations between achievement goals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in a collectivist higher education context: A longitudinal study. Europe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of Education, 37(3), 971988.

Zhao, J*., Sun, X., & Wang, Q. (2021). Emotional neglect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of left-behind adolescents: The role of friendship quality and gender.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295, 377383.

Zhang, L., Wang, L., Liu, Y., Zhang, J., Zhang, X., Zhao, J*. (2021). Resilience predicts the trajectories of college students’ daily emotions during COVID-19: A latent growth mixture model.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12, 648368.

Chen, Y., Wang, L., & Zhao, J*. (2021). Peer relationship profiles in rural Chinese adolescents: Longitudinal relations with subjective well-being.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26(11), 1803–1820.

Li, Q., Zhang, W., & Zhao, J*. (2021). The longitudinal associations among grandparent-grandchild cohesion, cultural beliefs about adversity, and depression in Chinese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26(1), 140–155.

Zhao, J*., Wang, Q., & Xue, X. (2020). The longitudinal associations among perceived discrimination, social initiative,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in Chinese rural left-behind adolescents. Journal of Adolescence, 81, 114123.

Zhao, J*., Li, R., Ma, J., & Zhang, W. (2019). Longitudinal associations between future planning and adolescents’ academic achievement in China. Journal of Adolescence, 75, 7384.

Zhao, J., Li, Q., Wang, L., Lin, L., & Zhang, W. (2019). Latent profile analysis of left-behind adolescents’ psychosocial adaptation in rural China.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48(6), 1146–1160.

Zhao, J., Sun, P., Wang, M., & Zhang, W. (2018). Left-behind adolescents’ hopes and fears for the future in rural China. Journal of Adolescence, 63, 6474.

Liu, X., & Zhao, J. (2016). Chinese migrant adolescents’ perceived discrimination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The moderating roles of group identity and the type of school. Plos One, 11(1), e0146559.

Zhao, J., Liu, X., & Wang, M. (2015). Parent-child cohesion, friend companionship and left-behind children’s emotional adaptation in rural China. Child Abuse & Neglect, 48, 190199.

王蕾, 邴倩, 赵景欣*. (2024). 亲子分离背景下的亲子亲合、交感神经系统活动与大学生抑郁的关系. 心理发展与教育, 40(3), 403411.

张艺涵, 张婷, 赵景欣*. (2021). 歧视知觉与农村留守青少年的孤独感:亲子分离年龄和分离时长的作用. 心理发展与教育, 38(1), 9099.

张莉, 薛香娟, 赵景欣*. (2019). 歧视知觉、抑郁和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纵向中介模型. 心理科学, 42(3), 584590.

赵金霞, 赵景欣*, 王美芳. (2018). 留守妇女与儿童焦虑的代际传递: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心理发展与教育, 34(6), 724731.

林玲玉, 王秋金, 张婷, 赵景欣*. (2018). 留守儿童是“问题儿童”吗?——基于多主体评价的研究. 青少年学刊, 2, 1724.

张莉, 赵景欣, 张文新. (2017). 积极情绪和服刑青少年心理症状的关系:人际协助的中介作用. bob在线登录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62(6), 8793.

赵景欣*, 王秋金, 杨萍, 刘霞. (2017). 行为自主决策、亲子亲合与个体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留守与非留守青少年的比较. 心理发展与教育, 33(3), 352360.

赵景欣*, 栾斐斐, 孙萍, 徐婷婷, 刘霞. (2017). 亲子亲合、逆境信念与农村留守儿童积极/消极情绪的关系. 心理发展与教育, 33(4), 441448.

赵景欣*, 张婷, 林玲玉. (2016). 隔代亲合与农村留守儿童的抑郁:留守烦恼认知评价的中介作用.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4(6), 10921097.

赵景欣*, 孙萍, 丁彬彬, 刘萌. (2016). 父母支持与服刑青少年生活目的感的关系:自尊的中介作用. 中国特殊教育, 8, 6772.

赵景欣*, 杨萍, 马金玲, 黄翠翠. (2016). 歧视知觉与农村留守儿童积极/消极情绪的关系亲子亲合的保护作用. 心理发展与教育, 32(3), 369376.

赵景欣, 彭耀光, 张文新. (201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 中国教育学刊, 6, 2328.

赵景欣, 杨萍, 赵喜佳, 张文新. (2016). 早期青少年的同伴侵害与抑郁自尊和性别的调节作用. 中国特殊教育, 1, 7075.

马金玲, 张婷, 赵景欣*. (2016). 当好照料者是门学问. 心理与健康, (6).

赵景欣*, 杨萍, 张婷. (2015). 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调查. 中国德育, 21, 2226.

陈曦, 陈光辉, 赵景欣*. (2015).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青少年未来规划的关系外向性的调节作用及其性别差异. 心理发展与教育, 31(4), 420427.

申继亮, 刘霞, 赵景欣, 师保国. (2015).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子女心理发展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 31(1), 108116.

张莉, 李静雅, 赵景欣*. (2015). 父母支持与服刑青少年的情绪适应公正世界信念的中介作用. 心理发展与教育, 31(6), 746752.

赵景欣*. (2015). 关于留守儿童的基本认识.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 6569.

张莉, 王乾宇, 赵景欣*. (2014). 养育者支持逆境信念与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的关系.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2(2), 350353.

赵景欣*. (2013). 加强教师管理应从评价入手——评《教师评价》. 人民教育, 20, 6162.

赵景欣, 刘霞, 张文新. (2013). 同伴拒绝同伴接纳与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适应亲子亲合与逆境信念的作用. 心理学报, 45(7), 797810.

于凤杰, 赵景欣, 张文新. (2013). 早中期青少年未来规划的发展及其与父母教养行为的关系行为自主的中介效应. 心理学报, 45(6), 658671.

刘霞, 赵景欣*, 申继亮. (2013). 歧视知觉对城市流动儿童幸福感的影响中介机制及归属需要的调节作用. 心理学报, 45(5), 568584.

李静雅, 赵景欣*. (2013). 摆脱迷茫, 快乐成长——与大学新生谈适应. 南教育(高教), 10, 89.

赵景欣*, 刘霞, 李悦. (2013). 日常烦恼与农村留守儿童的偏差行为亲子亲合的作用. 心理发展与教育, 29(4), 400406.

赵景欣*. (2013). 养育者行为监控与农村留守儿童的孤独反社会行为.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1(3), 500504.

于凤杰, 赵景欣, 张文新. (2013). 高中生的个人规划与抑郁的关系性别的调节作用. 心理发展与教育, 29(1), 7985.

张文新, 李静雅, 赵景欣*. (2013). 犯罪青少年公正世界信念与情绪适应的关系.中国特殊教育, 12, 7579.

赵景欣, 杨菲菲, 张文新. (2012). 青少年犯罪的发展轨迹和狱内改造的保护因素.中国特殊教育, 9, 6570.

王乾宇, 赵景欣*. (2012). 青少年暴力犯的狱内情绪适应. 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 4, 17.

张文娟, 赵景欣*. (2012). 大学生学习倦怠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心理研究, 5(1), 7276.

刘萌萌, 赵景欣*. (2012). 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学校归属感与其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 5, 16.

赵景欣, 申继亮. (2011). 留守烦恼的认知评价与农村留守儿童的抑郁、孤独.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9(4), 515517.

杨菲菲, 赵景欣*. (2011). 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危险评估. 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 4, 16.(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刘霞, 赵景欣*, 师保国. (2011). 歧视知觉的影响效应及其机制. 心理发展与教育, 27(2), 216223.

邢淑芬, 刘霞, 赵景欣, 师保国. (2011). 歧视知觉对流动儿童群体幸福感的影响及内部机制. 心理发展与教育, 27(6), 654661.

赵景欣*, 刘霞.(2010). 农村留守儿童的抑郁和反社会行为日常积极事件的保护作用. 心理发展与教育, 26(6), 634640.

赵景欣*, 申继亮. (2010). 农村留守儿童发展的生态模型与教育启示. 中国特殊教育, 7, 6570.

赵景欣, 王焕, 王世凤. (2010). 压力性生活事件与农村留守儿童的抑郁/反社会行为的关系. 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 2, 16.

赵景欣, 张文新, 纪林芹. (2005). 幼儿二级错误信念认知、亲社会行为与同伴接纳的关系. 心理学报, 37(6), 760766.

张文新, 赵景欣, 王益文, 张粤萍. (2004). 36岁儿童二级错误信念认知的发展.心理学报, 36(3), 327334.

主要著作与教材

赵景欣(主编).中职部编教材: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教学用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3.

赵景欣(主). (2023). 中职部编教材: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规划学生用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

赵景欣. (参编). 人类发展的概念与理论.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赵景欣. (参编). 青少年心理学.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赵景欣. (参编). 师德心语——教师发展之魂.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赵景欣. (参编). 教师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教师发展之源.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赵景欣(审校).多元智能与问题式学习.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赵景欣. (参编). 大学生心理健康读本.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赵景欣. (参编). 中学生成长导航教案.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赵景欣. (参编). 婴幼儿抚育.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赵景欣. (参编). 青少年发展心理学.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



2024-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