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在线登录常淑敏副教授和张文新教授(通讯作者)及其团队撰写的论文“学校资源对青少年早期幸福感发展的影响:意向性自我调节的纵向中介作用”发表在《心理学报》2020年第7期,该研究是基于积极青少年发展观的一项选题研究,主要关注青少年所具有的积极成长和发展的固有能力和激活青少年积极发展轨迹的良好环境特征及二者在青少年良好适应中的作用机制。

该研究具体考察了动态发展过程中青少年的自身优势与所处情境资源是如何提升其幸福感的。其中,对青少年自身成长潜力的考察选取了意向性自我调节这一指标,情境资源则以青少年日常感知的学校资源为观测指标。意向性自我调节是个体以增强自身功能或优化自我发展为目标,积极协调情境中的要求、资源与个人目标之间关系的一系列行动过程,由选择、优化和补偿三部分组成,可以看作是人们在学业或职业领域为同时达到获得(期望的目标或结果)最大化和丧失(不期望的目标或结果)最小化而进行的有目的的规划执行过程。已有研究发现,这一为促进个体自身发展而进行积极主动的自我调节的能力会在青少年期迅速发展,但良好发展的前提条件是需要“滋养”的外部环境,如成人或社会的支持、授权、规范和期望等。学校资源反映了校园情境能为青少年健康发展所提供的一系列经验、关系、技能训练和价值观的集合,如有安全和关爱的校园氛围,公正、明确的规章制度,参与学校活动的机会以及关心、鼓励学生的老师等。

该研究感兴趣的问题是:代表发展情境优势的“学校资源”和代表个体自身动力优势的“意向性自我调节”如何随时间进程影响青少年的幸福感?该研究选取1所城市初中和2所农村初中共1214名初一学生,在学生入学后3个月进行了第一次问卷调查,接下来在这批学生升入初二、初三3个月时分别再次进行追踪测量。使用潜在增长模型进行数据建模分析后发现,三年中青少年感知的学校资源水平能够显著预测他们的意向性自我调节水平和幸福感水平;同时青少年感知的学校资源水平越高,在三年中他们的意向性自我调节发展速度越快,但他们感知的学校资源水平却不能预测自身幸福感的提升速度,能够预测青少年幸福感提升速度的是其自身意向性自我调节的发展速度,换句话说,只有当青少年能够持续获得进步和掌控的感觉时,才能有更多的幸福体验。该研究结果从某种程度上证实了青少年是自身发展的积极主导者,他们生活的良好环境会激活其个人潜力的不断发展,这种内在的成长动力最终使幸福之花持续绽放。

该研究成果的简介已受到《心理学报》编辑部的邀请,于2020年5月26日以科普形式发表于心理学报微信公众号。

论文发表信息:

常淑敏,郭明宇,王靖民,王玲晓,张文新. (2020).学校资源对青少年早期幸福感发展的影响:意向性自我调节的纵向中介作用.心理学报, 52(7),874-885.


2020-11-25